今年的南京國慶樓市只賣出新房1300余套,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了五成多,這與10月5日公布的“最嚴限購令”密切相關。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,市場上的新房認購量在10月5日尚有150套,到了10月6日竟然降至29套,10月7日也只有33套,整個樓市可以用“速凍”來形容。即便是長假后的幾天工作日,樓市銷量依然位于“冰點”,10月8日至10月10日的新房認購量分別只有61套、99套和86套,全市被限購區(qū)域幾乎“全軍覆沒”,市場上無論是開發(fā)商還是買房人都有點“懵”。
官方統(tǒng)計顯示,南京重啟“限購令”后全市有27家樓盤申領預售證,合計上市新房5100余套,在經(jīng)歷短暫的“陣痛期”過后,市場上的投資性需求確實被抑制住了,不過剛需及改善需求依舊是“受保護對象”。在過去的這一周,南京新房認購量都在300套左右,10月15日甚至一度沖高至551套,過去七天的日均認購量為306套,雖然比市場最火熱時期下跌了近3成,不過業(yè)內(nèi)人士指出,日均300套左右的認購量屬于南京樓市的正常水平,可以說在出臺樓市“雙限”之后,南京房地產(chǎn)市場正在理性回歸。
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,最近一周,南京市場上開盤項目在關注度上的分化比較明顯,熱點板塊如河西依然“一房難求”,以往5:1的客源房源比如今雖然降到2:1,可是跟洶涌的購房需求相比,市場房源依然緊缺。而一些新興板塊的關注度有所降低,如江寧、城北等地的新城在新政出臺后,投資比例驟降,個別項目銷售情況與房企預期相差甚遠。不過,樓市專家認為,應該給新政一段時間的“消化期”,房地產(chǎn)市場的走向應是降溫而非“速凍”,個別買房人在觀望過后仍會選擇合適的機會出手,房企則更應理性看待樓市變化。